本报记者王达
仓廪实,天下安。
习近平总书记在我省视察时强调,黑龙江要当好国家粮食安全“压舱石”。2022年中央农村工作会议提出实施新一轮千亿斤粮食产能提升行动。省委十三届三次全会向全省发出了“实施千万吨粮食增产计划”的动员令。我市坚决落实党中央和省委决策部署,聚焦主要农作物单产提升工程、粮食稳定安全供给、农民增产增收,积极探索垦地合作提升地方粮食产能新路子。
据统计部门数据显示,近五年,七台河市粮食平均年产量均保持在20亿斤左右,产量增加进入瓶颈期。2022年,垦地对比平均每亩产量,北兴农场玉米高出七台河336斤,大豆高出150斤,水稻高出255斤。
垦区粮食丰收的背后是哪些力量在保驾护航?如何复制其成功经验,进一步提升我市粮食产能?垦地合作还有哪些潜力亟待发掘?带着这些问题,记者实地探访了北兴农场和我市各县区经营主体,看种植技术、看田间管理、看社会化服务,近距离观察垦地深入合作的更多可能。
依托寒地黑土的地理优势和四季分明的气候特点,我市在农业生产上具有较强优势,但农业种植模式较为单一,农业科技水平有待提高,粮食产能仍有很大提升空间。
盛夏时节,来到新兴区长兴乡长安村玉米大田。烈日骄阳下,一株株绿油油的玉米秧苗正贪婪地吸收着田里的水分,俯下身近距离观察,可以清楚地看到玉米下部叶片发黄,茎秆偏细。
“目前我们村粮食种植主要有两个问题。”新兴区长兴乡长安村党支部书记戴英超站在地头向记者介绍,“一是机械化水平低,土地不连片,整地质量低,不能适时早播,容易跑墒,导致出苗不齐。二是种植规划单一,轮作体系遭到破坏,病虫害有增加趋势,影响粮食持续增产。”
最近,戴英超得到了去北兴农场参观学习的机会。在那里,他被先进的管理模式和生产技术震撼了。回村后,他和几个种田大户商量,拿出一片地与北兴农场签订技术服务托管协议,用北兴农场的技术模式开展农业生产。
专业化种植,管理更精心
放眼沃野田畴,新的丰收正在孕育。走进北兴农场,水稻秧苗茁壮生长,郁郁葱葱;玉米、大豆身披绿装,浸漫四野。2023年,北兴农场总播种面积58.12万亩,其中,玉米29.97万亩,大豆25.85万亩,水稻2.1万亩,其余作物0.2万亩。
北兴农场大田生产主要采取两项措施:一是“三五”早播技术,二是“五段”营养管理法。“三五”早播技术,即五厘米深的土温、连续五天、通过五度即可播种。可抢农时、抢有效积温,实现增产5%以上。“三五”早播的前提是秋天起垄,大垄垄台高达到10至15厘米,垄台宽度不小于90厘米,大垄垄台上部平整,可以增温保墒,抗旱抗涝;“五段”营养管理法,即在作物生长的底肥施入期、种子包衣期、三叶期、花期、结荚鼓粒期五个重要阶段,针对性采取相应的营养管理方法提高作物产量。中耕3次,搭配深松整地、秸秆还田、科学轮作等方法达到涝能储水、旱能供水的效果。在两项基本措施外,北兴农场还自主研发了测土配方施肥专家指导系统,为科学施肥开出“良方”。
“经过5到6年的肥料效应田间试验,我们建立起比较完善的施肥指标体系,进而做成了一个测土配方专家系统。”北兴农场农业技术研发中心主任段连臣把一组测土数据录入系统中,屏幕上立刻显示出一张施肥指导建议卡。段连臣边操作系统边为记者讲解,“建议卡详细反映了各项土壤养分含量、应施用何种肥料和具体的施用量,老百姓按照指导建议买肥、施肥,真正实现精准施肥,提高产量。”
机械化耕作,种粮更省心
田亩纵横,农机奔忙,黑土地上唱响奋斗欢歌。
来到北兴农场现代农机管理服务中心,无人机从空中俯瞰,宽阔的大院内,数十台大型农机整齐列队,气势恢宏。北兴农场农机科科长苏海峰带领记者穿梭其间,对各种农机的特性如数家珍,用简单易懂的语言娓娓道来。
北兴农场有限公司农业机械总动力为10.8万千瓦,拖拉机保有量为1792台,其中,安装北斗导航系统的有980台。共有播种机503台,其中,进口高速智能、电控变量气吹式播种机13台,气吸精量播种机78台,所有作业机车均配备导航系统,可实现昼夜播种,往复直线误差在2厘米以内;共有智能喷药机220台,可定量喷施药液,实现单位面积喷液量一致,提高施药的精准度;共有大型联合收割机190台,能在7到10天内完成所有作物收获;共有220马力以上大型拖拉机180台,均配备导航系统以及深松监控设备进行作业,深松作业深度可达35厘米以上,有效提高土壤的透气性和疏松度,达到蓄水保墒的作用。
“北兴农场现有农事管理环节实现了100%全程机械化。从播种、管理、收获到秋整地,每个工作节点都在一个星期之内完成,保证作物播在高产期、管在高产期、收在高产期。”苏海峰说,“机械化作业还能把职工群众从土地中剥离出来,从事第二、第三产业,为他们丰富增收渠道。”
社会化服务,增产更放心
为深入推进垦地合作,2022年,北兴农场成立了农服中心,以设备、技术、服务等要素为纽带,与七台河市开展多层次、多类型的专业化服务。2022年,北兴农服中心在勃利县抢垦乡、杏树乡、长兴乡、宏伟镇等多区域达成单程托管服务合作。其中,通过流转带动托管的方式为杏树乡杏树村“量身定制”种植模式,从秋整地到秋收环节,全程托管玉米种植,平均亩产达到1860斤,产量明显优于周边其他地块。
来到杏树村与北兴农场合作地块,大垄种植玉米呈现出田成方、地成块、渠成线的画面,这是我市深化垦地合作的一个生动缩影。
“来,咱们看看这片地的苞米。”勃利县杏树乡杏树村党支部副书记陈红喜招呼记者走到田埂上,“你看这根部多发达,叶面厚实,颜色浓绿,一点儿没脱肥,长势非常好!”陈红喜欣慰地说。
去年秋天,陈红喜所说的地块采用了北兴农场的种植技术进行深翻。今年开春以来,从播种到苗期管理,北兴农场的技术人员全程跟踪指导。
“和别的地块对比,用了北兴农场技术的地块,去年每亩地增产达到100公斤以上,个别地块达到了200公斤,增产效果非常明显。”陈红喜黝黑的脸上露出憨厚的笑容,“还是得相信现代化的农业技术哩!”
垦区可以为地方带来什么?
北兴农场积极探索小农户与现代农业发展衔接的“大战略”,在耕、种、管、收等各个环节,通过平台化赋能、标准化指导、专业化服务和社会化分工,引导农户提高标准化种植水平,助力增产增效,推进乡村振兴。
——围绕中心,利益共享。充分利用农垦科技创新和农技推广体系健全的优势,将先进的管理模式和生产技术平移复制到垦地合作领域,推动粮食产能提升。
——联农带农,服务全局。在稳定土地承包关系、维护农户利益前提下,开展全程托管、优势单环节托管、全程技术服务等多模式、多类型的专业化服务。发展农机化服务组织,联合合作创新服务新机制。
——信息共享,融合发展。构建农业信息服务平台,提供农业投入品服务,既保证投入品的品质,又实现节本增效,实现“供、管、服、产、加、销”全产业链服务,带动地方农户实现共同富裕。
……
加强垦地合作,是推动粮食产能提升,确保国家粮食安全的战略举措。七台河土地肥沃、雨水调和、积温适宜,北兴农场在科技创新和农技推广体系方面优势明显,垦地深度融合,定能实现优势互补、互利共赢。
发展未有穷期。垦地合作是一首丰收的大合唱,是一首奋斗的大合唱,越来越多的农业科技人员、农民带头人和农民朋友加入其中,在这片黑土地上唱着不同的声部,汇入新时代农业发展的乐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