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

守牢实体经济这个根基 2025年03月28日

张瑞欣

2025年全国两会期间,习近平总书记在参加十四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江苏代表团审议时强调:“抓产业创新,要守牢实体经济这个根基,坚持推动传统产业改造升级和开辟战略性新兴产业、未来产业新赛道并重。”这一重要论述深刻揭示了产业创新的核心要义与战略方向,凸显了实体经济在国家经济体系中的基石地位,为我国扎实推动高质量发展提供了坚实的理论遵循与科学指引。

实体经济是国民经济的“压舱石”,是强国之本、富民之基。守牢实体经济根基,要坚持把发展经济的着力点放在实体经济上,防止资金“脱实向虚”,增强经济的韧性和稳定性。2025年政府工作报告强调,面对全球经济波动,必须坚持“以实体经济为根基”,通过产业链优化和供应链韧性提升,增强抗风险能力。数据显示,“十四五”期间我国经济增量预计相当于一个世界发达经济体全年经济总量;2024年,中国制造业总体规模连续15年保持全球第一,制造业增加值占全球比重约30%。实践充分证明,中国经济列车“稳”的态势巩固延续,“进”的步伐坚实有力,靠的正是实体经济的坚实底盘和科技创新的强劲引擎。

抓产业创新,要守牢实体经济这个根基。实体经济为产业创新提供物质基础和实践平台。实体经济涵盖了制造业、农业、服务业等直接创造物质财富和提供实际服务的经济活动,实体经济的稳定发展为产业创新提供了坚实的物质基础和应用场景。没有实体经济的支撑,产业创新将失去立足之地。实体经济还可以为产业创新提供丰富的实践场景和数据资源,使得创新能够从理论走向实践。同时,实体经济与产业创新是相互促进、相辅相成的,产业创新也是推动实体经济转型升级的重要动力。通过技术创新、产品创新、模式创新和业态创新,产业创新不仅能够提升实体经济的生产效率和市场竞争力,还可以优化产业生态,催生了新兴产业,推动了绿色可持续发展。

2023年9月,习近平总书记在龙江视察时强调:推动东北全面振兴,根基在实体经济,关键在科技创新,方向是产业升级。近年来,七台河市立足守牢实体经济根基,始终把产业转型升级摆在突出位置来抓,提出了重点发展煤及煤化工、生物医药、农畜产品加工、制造再制造、新材料新能源等重点产业,全力打造“53211”超千亿级产业集群的发展路径,产业链条不断延伸、规模持续扩大、底盘更加坚实。新时代新征程,奋力谱写中国式现代化建设七台河篇章,要求我们必须把发展经济的着力点放在以制造业为主体的实体经济上,坚持破立并举、先立后破的原则,促进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深度融合,既抓好战略性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的开拓培育,又抓好传统产业的优势重塑,不断夯实经济发展行稳致远的基础。

加速推进产业转型升级步伐。坚持以做实做强做优实体经济为主攻方向,持续推进产业基础高级化、产业链现代化,不断提高实体经济质量效益和核心竞争力。首先,必须推动传统产业改造升级。七台河市作为传统的煤炭城市,煤炭产业、焦化产业、制造业等仍然是实体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提供就业、稳定经济、保障民生等方面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其次,布局战略性新兴产业、未来产业新赛道,占据竞争制高点、塑造新优势。战略性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具有高技术含量、高附加值、高成长性等特点,能够为实体经济注入新的活力,是实体经济发展的新引擎,也是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力量。要统筹规划产业战略布局,坚持走稳煤固基、转型发展,生态优先、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之路,通过技术改造、设备更新、工艺优化等加快传统产业改造升级,培育新兴产业发展新优势,构建“4567”现代产业体系。

充分释放科技创新引领效能。科技创新是实体经济发展的核心动力,是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支撑。科技创新是产业创新的源泉,通过强化科技创新与产业创新深度融合,推动传统产业向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转型,培育新兴产业和业态,能够为实体经济注入新的活力,提升产业竞争力。要着眼实体经济发展需求,提升全社会研发投入强度,为科技创新活动提供充足的资金和资源保障。强化企业创新主体地位,提高研发费用加计扣除比例,激励企业加大研发投入,激发企业创新活力。推动产学研深度融合,深化科技成果转化机制改革,提高科技成果转化和产业化水平。抓住产业数字化、数字产业化机遇,促进数字经济和实体经济深度融合,为实体经济发展注入新活力。

大力培育高素质创新人才队伍。国以才兴,业以才立。人才是第一资源,是实体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智力引擎,能为实体经济提供源源不断的动力和活力。从实际看,创新效能不强、创新人才不足,是制约七台河实体经济发展的重要瓶颈。守好实体经济这个根基,必须把培养高素质创新人才放在突出位置。要按照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两会上强调的,着眼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坚持教育、科技、人才一起抓,实施更加积极、更加开放、更加有效的人才政策。要坚持人才强市战略,从事关城市长远发展的角度看待人才的延揽和培养,特别是要健全服务现代化产业体系的人才培养机制,认真落实人才发展规划和人才新政30条,为实体经济发展提供有力的人才智力支撑。

精准施策持续优化营商环境。良好的发展环境是实体经济健康有序发展的基本保障,是实体经济高质量发展的“生命线”。要强化政策赋能,加大对实体经济的财政投入,特别是要加大对传统产业改造升级、战略性新兴产业、未来产业和科技创新的支持力度,构建实体经济友好型制度体系。科技创新如果没有政策的引导、激励和规范,很难长久健康地发展。要发挥好政策的引领作用,努力使创新这个关键变量成为高质量发展的最大增量。持续深化“放管服”改革,简化行政审批流程,提升政务服务水平,以更大力度的简政放权、优化服务来激发市场活力和社会创造力。

(作者单位:中共七台河市委党校)